蛙- 莫言读后感

 莫言之所以将这篇小说取名为蛙是因为,蛙和娃同名,也与孩子的哭声哇同音。并且传宗接代的方式有相似之处,蝌蚪长得和人类的精子的共同性。作者在一开始的前言中就诉说过关于小说家对于大慈悲的解析:大悲悯不仅同情好人,也同情恶人,因为都是可怜人。小说家只有正视人类之恶,意识到自我之丑,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,才是真正的悲剧,才有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莫言认为的大悲悯。文章其实是以姑姑万心作为主人公,讲述了从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,从入行到文革到计划生育再到退休姑姑为党尽心尽职,最后抱以愧疚感退休。这个故事是以主人公小跑的5封信件给日本军人的方式构建的故事。

我前阵子还在思考为什么叫蛙,姑姑为什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青蛙。袁腮为什么在改革后开牛蛙公司? 为,蛙象征着孩子。 姑姑在计划生育中强制引流了2000个孩子,袁腮偷偷给人去环,造成了这些超生的孩子。而改革后袁腮开了一家皮包牛蛙公司,给人做代孕。又是与生命相关。故事里的人物,万心,万小跑,王肝,陈鼻。都是人的器官,是提醒人们之前的极端控制人口的方式导致失去的生命。提醒人们敬畏生命。姑姑和小狮子万年退休以后,十分愧疚自己曾经做的事。因为他们引流了很多孩子,姑姑觉得自己是个罪人。她其实是一个非常爱党的人,红色木头。为了当年的这个责任,她不怕牺牲自己生命,再残忍也要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因为这是对人类社会有帮助的。但是她的脆弱是害怕蛙,年纪大了以后嫁给村里的捏娃娃泥塑的赫大手。他是姑姑的救赎,他能做出传神的娃娃。好像逝去的生命在他这里重生,那个曾经喜欢姑姑的秦河,也在姑姑结婚以后开始做泥娃娃。整日整夜,从梦里从回忆里捏出一个个传神的娃娃。蝌蚪的信里也说:他不抱怨姑姑,即使姑姑这些年来时常忏悔自己的过错说手上沾着鲜血。但是历史,从来只看结果忽略手段,就像人从来只看到万里长城,埃及金字塔等伟大的建筑,却看不到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。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,中国用极端的方式控制住了人口暴增的局面。实事求是的说,这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发展,也为了全人类作出贡献。毕竟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,地球的资源就这么点,耗费了不可再生。所以西方对中国计划生育的批评是有失公允的。其实在这段故事和历史里,谁都没有错,只是时代的残酷。但现在的我们要去反思那些年,要对生命有敬畏之心。流掉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个数字,也是一个个的生命。其实还有一些小的支线故事也有关家庭,比如陈鼻让老婆生孩子就是为了要儿子,不管不顾老婆的生死。子宫丢掉到外面去了,他还要继续要孩子。要了老命生下来的孩子是女孩,陈鼻就舍弃在船上。那时候人超生其实也不一定真的是为了要更多孩子,就是为了儿子。同样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,不仅仅是政府造成的,也是人自己心中之恶造成了这样的悲剧。我初读这本书,就觉得他写的好。但是我说不上来写的好在哪儿,他的故事没有很惊艳就是非常贴切生活的故事。他的文字,和村上比起来朴素大方很多。没有很多描写,和刻画。但是读到结尾就是觉得每一个人物和故事时代都刻画的传神。没有刻意的描写,也没有刻意的共情,却激起了人心中的大慈悲。我觉得这样的反思和慈悲是这个时代需要的。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